金博体育官方网站10月28日晚,杭州亚残运会圆满闭幕。本届亚残运会期间,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89名残疾运动员参与了在杭州文汇学校草地掷球场馆举行的草地掷球比赛,最终角逐出男单、女单、混合三个项目共18枚金牌。
对草地掷球项目办赛团队来说,杭州亚残运会这7天,是对他们3年多辛勤付出的检验;运动员与观众的频频点赞,是对他们工作和服务最好的肯定。
时间退回到2021年,彼时亚残运会组委会把举办草地掷球项目的重任交到了杭州文汇学校的手里。“小学校办大赛,这是对文汇的一种信任,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校长严丽萍说金博体育官方网站,文汇学校是国内第一所承办亚残运会比赛项目的中学,而学校的草地掷球场也是亚残运会历史上首个由中学操场改建的竞赛场馆。
没有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团队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人员捉襟见肘。杭州市教育局对此提供了大力支持,在其协调下组建了一支94人的工作团队,其中74人来自杭州教育系统,主力班底来自杭州文汇学校,共51人。这3年来,整个草地掷球场运行团队不断在“体育人”和“教育人”的身份间进行切换。
人员安排到位了,赛事准备该如何进行?团队从零开始学习草地掷球的相关知识和举办体育赛事的各项工作要求,平均每周进行一次培训。为了经得起实践检验,在杭州亚残运会正式开赛前,团队还组织了多次全要素模拟演练、三次大型测试赛。“每次测试赛结束后,老师们都不离场,现场总结场馆、服务不合理不到位的地方,讨论改进方法。常常弄到深夜甚至通宵,但从未有人叫苦叫累,只为心中那一份责任。”严丽萍说,不断对办赛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验,只为带来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亚残运会。
一个坡道调整5次 只为运动员舒适参赛 “有爱无碍”理念体现在场馆每个角落
亚残运会和特殊教育的相遇,是最美的遇见。草地掷球场落户文汇,也源于它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特教学校。“特教工作者最大的特质就是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我们希望在场馆建设和赛事服务上处处传递‘有爱无碍’的服务理念。”严丽萍说。
“来去自由、沟通自如”是草地掷球场馆的一大亮点。无障碍设计理念覆盖场馆的每个角落,场馆设施运维主任赵文龙介绍,运动员进场的必经之路——休息区外的白色坡道,在形态上就反复调整了5遍,“最初坡道是单向的,后来换成了3面坡道,测试赛时我们发现在运动员进场的便捷度上还有提升空间,就改成了5面坡道,不管从哪个方向都能上下。”赛场四周30厘米高的“堤壆”对残疾运动员进入赛场形成了阻碍,运行团队为此反复论证,从最初设计了上下木制坡道,到“L”形钢制坡道,再到最后切开一个1.2米长的通道,让残疾运动员如履平地般进入赛场。
去年5月,杭州文汇学校成了国家残疾人草地掷球集训队的固定训练场所,场馆运行团队对场地的悉心打磨也让集训队队员周小芳连连夸赞:“在这样的无障碍环境下,队员们‘来去自如’。”
这座场馆中还有很多人工智能的运用场景。视障人士进入卫生间,开口询问洗手台所在位置,系统自动识别后,通过语音和灯光引导其顺利到达洗手台。若有人在卫生间遇到突发情况,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此外,“会说话”的观众手册、“摸得到”的服务指南,以及各类手语翻译、视觉辅助服务都让参赛的运动员和到场的观众赞不绝口。
一位日本记者在场馆留言册中写道:“极好的比赛场地,最好的体验,谢谢。”一位观众也不禁感叹:“草地掷球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服务热情周到、做事有活力,给美丽杭州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保留场馆设施 成为融合教育的有力抓手 写好“后亚运”时代的“下半篇文章”
杭州亚残运会为期一周,但亚残运精神不能风过无痕金博体育官方网站。如何写好“后亚运”时代的“下半篇文章”金博体育官方网站,草地掷球项目团队做好了规划。
杭州文汇学校教学处主任黄开华介绍,早在草地掷球场馆筹备阶段,场馆的运用就成了学生们日常讨论的热门话题。“孩子们很喜欢这项运动,他们关心亚残运会后,场馆能否保留。”黄开华很肯定地说,亚残运会后,这座场馆将继续“留”在文汇发挥余热。
“我们会将草地掷球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还会在校内举办草地掷球赛事。”严丽萍介绍,之前学校还办了个草地掷球社,成员里听障部和职高部的学生都有,课余时间经常打比赛,大家相处得很融洽,“做这种融合教学的初衷,是希望让听障学生树立自信,让健全学生学会理解与包容。”
未来,杭州文汇学校草地掷球场馆还将向公众开放并承接各类比赛,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这项运动的魅力,助力草地掷球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